昌吉檸溪佳美門診專家告訴我們,小孩發熱時要特別注意飲食及調護:
1.飲食宜清淡。發熱時,整個身體的氣血向上向外,相對而言,消化道的氣血就減少,所以很多孩子發熱的時候,會出現“不想吃東西”、“想吐或嘔吐”、“腹脹腹痛或腹瀉”,這些癥狀都是里面的氣血減少后,脾胃虛弱,無力運化的表現。發熱的時候,飲食宜清淡,以不增加脾胃負擔為度,可以吃些“白粥”、“小米粥”、“菜粥”、“南瓜粥”,“豆腐羹”;熱退后,適當調補,如“雞湯”、“雞蛋羹”、“肉糜”等,但肉食還是要少吃,以防“發熱”卷土重來(所謂的“食復”)。
2.多喝暖水和熱粥。外感發熱是身體與“病毒”、“細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之間的一場戰爭。發熱期間消耗最多就是“津液”,多喝暖水和熱粥或以使“津液”得到補充。津液不枯,津液流行,汗才得出,大小便才能正常排泄。
3.多泡腳。寒起于足下。襪子拖鞋要注意保暖、保持干燥,不要赤足在地板上走(很多家長不以為然)。泡腳時間宜在十分鐘到十五分鐘左右,可反復加熱水,最好能出一些汗。
4.物理降溫方法。冰敷的方法宜于高熱但沒有“怕冷、寒戰、鼻塞、清涕”的孩子,從中醫的角度看,必要時辨證地使用;如果有“畏寒、鼻塞、流涕”的孩子,則宜用溫水外敷的法子;發熱期間,用“丁桂兒臍貼”貼足心的涌泉穴,對降溫會有幫助。
5.如果畏寒無汗高熱,可用退熱藥(如“美林”或“小兒退熱栓”等)發汗退熱,發汗過后,宜服熱粥,粥內可加些冰糖。這樣發汗而不傷正氣,也能減少發熱的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