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狀缺損是牙齒頸部硬組織緩慢消耗而形成的缺損,呈“V”狀,由于它的外形酷似木匠用的楔子,因而稱之為楔狀缺損。多見于前牙或雙尖牙的唇面,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據臨床統計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該病的發生率高達90%以上,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嚴重程度也隨之加重。
形成楔狀缺損的原因很多,其一是牙齒的頸部硬組織結構比較薄弱易被磨損;其二是酸的作用,齦溝內的酸性分泌物,唾液PH值偏低、酸性食物、胃病返酸、接觸酸的工作都可能使牙齒硬組織脫鈣溶解;其三是牙刷毛過硬,經常用力橫刷牙造成的,天長日久在牙頸部就形成小的缺口,這與俗話所說的“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的道理一樣。近年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咬合力可能是導致楔狀缺損的另一重要因素。
楔狀缺損初期的表現為:在牙齒的頸部接近牙齦的部位牙齒硬組織有少量缺損,逐漸加重后,便在牙頸部形成由兩個平面所組成開頭獨特的缺損。缺損的表現光滑、堅硬而發亮、邊緣整齊、牙本質暴露,有進度染有褐色,對化學溫度刺激比較敏感。常伴有牙齦萎縮,牙根暴露,所以自覺牙齒變長,顏色大多為牙齒硬組織本色,呈現微黃色。重者可波及牙髓,造成牙髓炎、根尖炎、甚至骨髓炎,更嚴重病例還會發生牙折。
昌吉佳美醫院口腔專家最后提醒,對于組織缺損較少且無自覺酸痛癥狀的患者,局部不需要特殊處理。但一事實上要讓患者注意正確的刷牙方法,加強科普知識的宣傳,讓每一個老齡患者了解此病,防止此病的發生和發展,可以選用含氟牙膏或脫敏牙膏,選擇軟毛牙刷,注意牙刷定期更換。睡覺前注意口腔清潔衛生,定期做口腔保健,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以免造成缺損嚴重,引起不良后果。對缺損較嚴重的患者,應選用與牙齒顏色近似又有一定粘接能力的復合樹酯或玻璃子粘固粉等將楔狀缺損補好,以防繼續發展。對于那些有重度缺損同時合并其它并發癥的患者,就需酌情進行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