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炎是一種常見病,十二指腸炎是反映局限于十二指腸黏膜層的炎癥,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前者又稱非特異性十二指腸炎。并且,此病臨床癥狀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現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嘔血和黑便。它常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那么十二指腸炎的癥狀有哪些呢?專家做了以下相關的介紹:
十二指腸炎的常見癥狀
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出現以下一種或者幾種情況,就應當懷疑是十二指腸炎:
1、消瘦。這里的消瘦是指人體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體重下降,低于標準體重的10%以上時為消瘦。
2、惡心與嘔吐。惡心與嘔吐是臨床常見癥狀。惡心常為嘔吐的前驅感覺,也可單獨出現。表現上腹部特殊不適感,常伴有頭暈、流涎、脈緩、血壓降低等發走神經興奮癥狀。嘔吐是指胃內容物或一部分小腸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種復雜的反射動作。
3、嘔血與黑便。嘔血與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及胰腺、膽道的急性出血。一般而論幽門以下出血時常引起黑便,而幽門以上出血則往往兼有嘔血,如幽門以下部位出血量多,血液反流人胃,也可引起嘔血。
又如幽門以上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內不引起嘔吐反射,則全部血液流入腸內表現為黑便。黑便者可無嘔血,而嘔血者則均有黑便。嘔血的性狀主要取決于出血量及其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嘔出鮮紅色血液或血塊者表示出血量大,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短。
而出血量少而慢,在胃內停留時間長,血液經胃酸作用后嘔出的血液呈赤豆色或咖啡渣色。黑便的色澤主要取決于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的長短,其次是出血位置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