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婦檢痛失做媽媽的權利
在國外,女性很重視婦科檢查,就象定期做皮膚護理一樣。但在國內,大部分女性只會在感到不適時,才迫不得已去求助婦科醫生。但其實定期的婦檢是女性健康的一道“護身符”,特別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應每年接受一次婦科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疾病,早期預防和治療,將婦科惡性腫瘤(癌癥)消滅在萌芽狀態。
逃避“尷尬”埋下隱患
許多婦科疾病早期是沒有癥狀的,例如卵巢腫瘤的發病率很高,但在Ⅰ期和Ⅱ期的時候是沒有癥狀的,直至Ⅲ期Ⅳ期才會有腹脹、厭食,此時才去醫院往往已是卵巢癌晚期了。
而婦檢就可以明確診斷,避免誤治和延誤病情。例如:白帶異常,多是由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多種疾病引起;陰道出血的原因也很多,正常的月經為規律性出血,其它如陰道炎、宮頸炎、宮頸息肉、宮頸癌、子宮內膜炎、內膜息肉、內膜癌等則可引起不規則出血。病因不同,治法也就不同。
逃避婦檢痛失做媽媽的權利
對于性格內向又怕羞的黃小姐來說,婦檢是一件尷尬的事情,不但要暴露自己的隱私部位,而且還要回答一些尷尬的問題,因此單位每次組織的婦檢她能躲就躲。
年初,黃小姐發現與丈夫同房后有陰道流血的情況。開始流血量較少,無任何癥狀,就沒有在意,隨著氣溫上升,她發現不但同房后出血的情況日漸嚴重,而且平時白帶也增多,伴有臭味。
去經正規醫院檢查后,黃小姐被確診為宮頸癌Ⅱ期,為了保全性命,只好做了子宮全切。血的教訓讓小張無比悔恨自己當初逃避婦檢的行為,但28歲的她卻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重視婦檢她逃過宮頸癌劫難
36歲的宋女士是比較幸運的一位女士。宋女士從去年開始,根據醫生建議每年都會固定在夏季來臨前的5月,專程到醫院進行全面體檢和身體調整。今年例行體檢和婦科檢查時,發現有宮頸癌。前病變征兆,在采用全新微創的射頻消融術一次性治療后,現已康復出院,重返工作崗位,正是較強的健康檢查意識,幫她逃過一劫。